Skip to content
menu-toggle
menu-close

企業導入 AI 不用靠感覺!用 L1 – L5 參考指南找出最適合你的 AI 起點

當生成式 AI 如野火般席捲各大企業會議室,「我們能不能打造自己的 AI Agent?」幾乎成為 CXO 口中的標準開場白。然而,真正具備商業價值的企業 AI,從來不只是模型接上 UI、幫你生成報表或回覆訊息這麼簡單。重點在於企業敢不敢、會不會讓 AI 參與真正的決策與執行。

 

企業導入 AI 不用靠感覺!用 L1–L5 參考指南找出最適合你的 AI 起點_部落格

 

企業AI導入的關鍵,不是工具多強,而是你願意放多少決策權給 AI。

如同自駕車從 L1 到 L5 的成熟度分級,SUPER 8 Studio 也打造出一套適用於企業的 AI 導入參考指南,從工具輔助、流程協同,到任務代理與全面自駕,幫助企業穩健走過從「會用 AI」到「讓 AI 做事」的五個階段。
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帶你逐層拆解這五階模型,並結合 SUPER 8 Studio 實際應用場景,解析企業該如何制定一條可控制、可擴充、可商業化的企業 AI 導入路徑。部分參考了 Accucrazy 的文章:企業AI導入完整指南:從L1到L5的數位轉型路徑 | 企業AI解決方案

 

 

企業如何分階段導入 AI?

SUPER 8 Studio 協助企業可以快速導入工具、接上 API。因此,建立了 「L1~L5 企業 AI 導入參考」,以五個層次對應不同階段的商業應用深度、風險治理能力與組織決策授權結構。

簡單說,你不一定要從 L1 開始做,而是先了解你所遇到的情境符合哪一個階段:

L1 → 工具化階段|輔助不干政

AI 被視為個人生產力工具,用於撰寫文案、生成摘要、製作報表等局部任務。各部門自由試驗,但資料無法串接,流程無從優化,決策完全由人掌握。

通常是企業導入 AI 的起點,此階段 AI 並未進入任何核心營運流程,也不涉入決策,僅以提升個人效率為主。

  • 常見應用:自動回信或提案、生成筆記、客服草稿輔助、簡報初稿撰寫
  • 挑戰與限制:
    • 部門彼此零整合
    • 資料未標準化,無法收斂知識
    • 缺乏商業閉環,產值難追蹤

 

L2 →  協同化階段|流程初步整合

AI 開始接入內部流程工具(如 CRM、客服系統、RPA),並嘗試連接跨部門資料,如客服接單、自動分發、報表整合等。雖有初步協同,但資料仍存在孤島,AI 仍需人類「按確認」才能行動。

  • 常見應用:FAQ 自動回覆、LINE/Messenger 客服整合、跨部門簡單自動流程設計(如表單送簽、客服分流)
  • 挑戰與限制:
    • 「資料互通」未等於「流程協作」
    • 缺乏全局指揮,AI 成為單點自動化工具
    • 管理者難以從整體檢視成效與風險

很遺憾的是,目前大多數市面上宣稱擁有 AI 功能的服務廠商皆停留此階段,僅是將 LINE 官方帳號或是其他通訊工具做了自動化流程,還遠遠不及真正的 AI Agent。

 

 

L3 →  半自駕階段|條件式自動決策

AI 開始根據事先設計的邏輯條件,自主發動任務,如當庫存異常時啟動通知、用戶未回訪時觸發關懷訊息等。

AI 可根據業務規則自主啟動任務(如根據數據啟動促銷、預測庫存調度)。人類角色轉為即時監控與風險干預,組織需建立「誤判回應機制」與「例外情境處理標準」。

  • 常見應用:價格浮動策略、社群負評預警、自動推播時間最佳化、客戶分層與分流行動自動化
  • 挑戰與限制:
    • 判斷錯誤如何即時干預?
    • 可否建立人機協作流程?
    • 需建置警示系統與彈性修正機制

 

L4 →  代理人階段|目標導向執行

AI 成為具備自主能力的任務代理人。你只需設定 KPI 或策略方向,AI 即可依據資料自動決策、執行與優化,包括多 Agent 系統串聯素材生成、廣告優化、顧客分眾與銷售節奏管理。

進入此階段的企業,開始逐步把「行動權」交給 AI,並形成多 Agent 協作的複雜應用架構。

  • 常見應用:多渠道社群經營自動化(貼文、回應、留言管理)、行銷投放自動優化(素材選擇、分眾、時機)、客戶生命周期管理(流失預測與挽回)
  • 挑戰與限制:
    • 企業是否建立清楚的 KPI 驅動結構?
    • 如何確保 AI「優化的方向」與品牌策略一致?
    • 系統監控與人為干預仍需設計周全

 

L5 →  全自駕階段|系統性營運優化

AI 成為企業營運系統的一部分,能在無需人類介入的情況下進行持續優化與策略執行。AI 深度整合進企業營運系統,具備高度自治能力:主動尋找新商機、調配資源、制定行銷與產品策略。

90% 的決策由 AI 處理,人類僅設下邊界與願景,組織運作效率極大化,但同時也面臨技術、法遵與市場驗證的高風險考驗。

  • 常見應用:自動化策略調整、自主供應鏈談判、營運利潤預測與調度
  • 挑戰與限制:
    • 需要龐大的資料基礎與跨系統整合能力
    • 運營風險高,需同步導入治理與法遵制度
    • 增長速度需與商業驗證(PMF)同時並進,否則會消耗資源

這五個階段代表 AI 能力的演進。導入 AI,不只是買一套技術,而是啟動一場決策邏輯的重構革命。 SUPER 8 Studio 透過實戰經驗,正陪伴企業一層層穩健升級,走向真正的企業 AI。


許多企業已經透過 SUPER 8 Studio 的 AI 解決方案取得豐碩的成果

 

但是,不是每間企業都需要做到 L5 

從這五個層級模型可以看出,企業導入 AI 並不是「功能越多越強」,而是「決策授權越深、治理能力越強,才能釋放真正的商業價值」。這也是為什麼 SUPER 8 Studio 不僅提供技術工具,更強調過往眾多協助企業導入 AI 經驗重要性。

對許多企業來說,最常見的導入失敗場景,不是模型不準、也不是技術落後,而是每個部門都在導 AI,卻沒有人真的負責「AI 怎麼導入企業的主流程」。

最終導致的結果是:花了錢、裝了系統
但流程沒改、資料沒整、決策也沒交棒,AI 變成裝飾品,而非營運助力。
 

 

為什麼 SUPER 8 Studio 的 AI 方案受到企業喜愛?

SUPER 8 Studio 的角色,是介入企業 AI 化的「行動與決策設計」。從語言模型訓練、分眾行為預測,到跨渠道行銷節奏規劃,我們不只是提供一套工具,而是陪你規劃出:哪個階段該導什麼?怎麼收斂資料?怎麼控管風險?怎麼驗證成效?

在這條路上,導得快不一定贏,導得穩,才會有選擇權。
 

與 SUPER 8 Studio 專人聯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