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讀到 McKinsey 發表了一篇很精彩的報告,標題是《Seizing the Agentic AI Advantage》中文可以翻譯叫做:《掌握 Agentic AI 優勢》。老實說,這幾年談 AI 的報告很多,但能真正講到「AI Agent 該怎麼導入、為什麼難落地、企業真正卡關在哪」,我認為這是目前市面上講得很到位的一篇。這不只是又一份「看起來很高科技」的白皮書,而是真的打到了我們過去兩年來在幫企業導入 AI Agent 時,一次又一次撞到的痛點。報告當中最讓我有共鳴的,是麥肯錫提出的「Gen AI Paradox」:
幾乎所有企業都在導入生成式 AI, 卻只有不到 10% 的垂直應用真的成功。
這句話非常寫實,甚至可以說是這一波 AI 浪潮下企業的集體焦慮與盲點縮影。
這幾年,不管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公司,幾乎都開始導入 ChatGPT、Notion AI、Microsoft Copilot、Claude 等等生成式 AI 工具。表面上看起來很積極——做得出報告、總結資料、寫出行銷提案,也許還能產出一些看起來不錯的策略草案。
但這些應用,本質上都還停留在所謂的「橫向提升工具(Horizontal Tools)」層級——也就是,把 AI 當作一個「比較聰明的文書助手」,幫你更快寫、幫你簡化流程、幫你節省人力。
這當然不是壞事。問題在於:它只是表層,並沒有真正動到企業的「核心流程與結構性問題」。
讓我們反問一個更根本的問題:
「這些工具有讓你的流程重新設計過嗎?有改善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斷層嗎?有提升你的營運效率、轉化率、或整體毛利嗎?」
大部分企業其實答不上來。
因為他們的 AI 使用方式,多半是 替代了某些內容工作者的“手”與“眼”,但沒有取代“決策邏輯”或“組織方式”。換句話說,你只是請了一個比較不會抱怨、反應很快的實習生,幫你把簡報美化、提案初稿寫出來,但真正應該被重新設計的流程,還是一樣沒變。
企業若只把生成式 AI 當作「貼在工作流上的插件」,而沒有從根本上重新定義“這些任務該怎麼被執行”,那麼效果只會停留在表層優化,無法真正產生指標級的改變。
更何況,很多企業導入 AI 其實是“跟風式嘗試”——由某個部門、某個主管率先推進,但沒有人問:
-
這套工具跟我們的 ERP、CRM 有整合嗎?
-
AI 的產出有進入我們的決策循環嗎?
-
它有幫助我們跨部門節省多少人力與溝通成本?
這些問題沒有人回答,也沒有人負責回答,最終 AI 被當成數位玩具試用完後擱置,或只是默默成為某些個別員工的「加速器」,而不是企業的策略推進器。
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認為,下一階段企業要思考的不是「怎麼用 AI 來加速」,而是「怎麼用 AI 來重新設計」。生成式 AI 真正的潛力,是在於它能扮演一個新的執行者角色——不只幫你做,更能幫你想,甚至幫你協調流程。
也就是 McKinsey 所定義的:「Agentic AI」——具備記憶、決策、規劃與執行能力的 AI 系統,不再只是單向接受指令的 chatbot,而是可以被配置、被授權、被賦能的 Agent。
Agentic AI 真正的價值與導入挑戰是什麼?
McKinsey 報告指出:Agentic AI 之所以能成功,是因為它具備四大能力:
- 自動規劃與分工能力
- 記憶上下文、累積經驗
- 可以 orchestrate (精心安排、用心策劃)多個 agent 協作
- 讓人類只專注在決策與監督,不是打雜
這幾點,SUPER 8 Studio 在實際開發產品及服務客戶的過程中也有非常深刻的體會。
而許多企業在導入 AI 時最容易遇到卡觀的問題是:架構破碎、流程斷裂、系統彼此不整合。我們自己看到的情況是,有些企業明明有 CRM、有 ERP、有 經營臉書及 LINE 官方帳號,看起來什麼系統都有,但這些系統彼此是獨立運作、缺乏整合與資料串聯的孤島。
這種情況下,要讓一個 AI Agent 流暢運作,就像你安排一位員工去跑流程,結果他每進一個部門就要換一次門禁卡、重新登入一次系統,甚至還得自己找哪一個抽屜裡藏著資料。流程斷、資料不通、權限不明,最後只會卡在中間、無法推進。
而更現實的是,即使技術可以做到,有些企業內部還要考量資安政策、資料存取權限、跨部門配合與責任歸屬問題,這些才是真正影響 Agent 落地的「看不見的阻力」。
最後:你真的「管得住 AI」嗎?
McKinsey 在報告裡的結論我非常認同——企業現在該問的,早已不是「能不能導入 AI」,而是「你有沒有能力治理這些 AI?」導入只是起點,掌控、管理、協調 AI 的能力,才是真正拉開競爭差距的關鍵。
Agentic AI 的到來,意味著 AI 不再只是輔助你工作的小工具,而是具備「自主執行力」的數位夥伴。它不只是聽你指令,而是能根據任務自行規劃、跨系統調用資源、甚至協同其他 Agent 一起工作。你得像管理一個新進主管一樣對待它:幫它設定目標、賦予角色、提供資料、制定行為守則,還要給予監管與調整機制。
這背後牽涉到的,不只是技術導入,而是架構設計、流程重構、資源調配、權限控管與治理制度的全面更新。這些能力,不是每間企業都已經準備好。
而這正是 SUPER 8 Studio 現階段產品研發的重點方向:除了我們正專注打造Agent 產品(MessageHero)功能之外,必須要同步設計一個讓企業能夠真正「治理 Agent」的控制系統,讓你可以清楚定義每一個 Agent 的職責、邊界與運作流程,並有能力在組織層級監控與優化其行為。
我們相信,下一波 AI 真正創造價值的關鍵,不在於 Agent 能做多少事,而在於你是否有能力領導一支由 Agent 組成的團隊。
如果你正在思考要怎麼導入 AI Agent,歡迎聯絡我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