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生成式 AI 如野火般席捲各大企業會議室,「我們能不能打造自己的 AI Agent?」幾乎成為 CXO 口中的標準開場白。然而,真正具備商業價值的企業 AI,從來不只是模型接上 UI、幫你生成報表或回覆訊息這麼簡單。重點在於企業敢不敢、會不會讓 AI 參與真正的決策與執行。
如同自駕車從 L1 到 L5 的成熟度分級,SUPER 8 Studio 也打造出一套適用於企業的 AI 導入參考指南,從工具輔助、流程協同,到任務代理與全面自駕,幫助企業穩健走過從「會用 AI」到「讓 AI 做事」的五個階段。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帶你逐層拆解這五階模型,並結合 SUPER 8 Studio 實際應用場景,解析企業該如何制定一條可控制、可擴充、可商業化的企業 AI 導入路徑。部分參考了 Accucrazy 的文章:企業AI導入完整指南:從L1到L5的數位轉型路徑 | 企業AI解決方案
SUPER 8 Studio 協助企業可以快速導入工具、接上 API。因此,建立了 「L1~L5 企業 AI 導入參考」,以五個層次對應不同階段的商業應用深度、風險治理能力與組織決策授權結構。
簡單說,你不一定要從 L1 開始做,而是先了解你所遇到的情境符合哪一個階段:
AI 被視為個人生產力工具,用於撰寫文案、生成摘要、製作報表等局部任務。各部門自由試驗,但資料無法串接,流程無從優化,決策完全由人掌握。
通常是企業導入 AI 的起點,此階段 AI 並未進入任何核心營運流程,也不涉入決策,僅以提升個人效率為主。
AI 開始接入內部流程工具(如 CRM、客服系統、RPA),並嘗試連接跨部門資料,如客服接單、自動分發、報表整合等。雖有初步協同,但資料仍存在孤島,AI 仍需人類「按確認」才能行動。
很遺憾的是,目前大多數市面上宣稱擁有 AI 功能的服務廠商皆停留此階段,僅是將 LINE 官方帳號或是其他通訊工具做了自動化流程,還遠遠不及真正的 AI Agent。
AI 開始根據事先設計的邏輯條件,自主發動任務,如當庫存異常時啟動通知、用戶未回訪時觸發關懷訊息等。
AI 可根據業務規則自主啟動任務(如根據數據啟動促銷、預測庫存調度)。人類角色轉為即時監控與風險干預,組織需建立「誤判回應機制」與「例外情境處理標準」。
AI 成為具備自主能力的任務代理人。你只需設定 KPI 或策略方向,AI 即可依據資料自動決策、執行與優化,包括多 Agent 系統串聯素材生成、廣告優化、顧客分眾與銷售節奏管理。
進入此階段的企業,開始逐步把「行動權」交給 AI,並形成多 Agent 協作的複雜應用架構。
AI 成為企業營運系統的一部分,能在無需人類介入的情況下進行持續優化與策略執行。AI 深度整合進企業營運系統,具備高度自治能力:主動尋找新商機、調配資源、制定行銷與產品策略。
90% 的決策由 AI 處理,人類僅設下邊界與願景,組織運作效率極大化,但同時也面臨技術、法遵與市場驗證的高風險考驗。
這五個階段代表 AI 能力的演進。導入 AI,不只是買一套技術,而是啟動一場決策邏輯的重構革命。 SUPER 8 Studio 透過實戰經驗,正陪伴企業一層層穩健升級,走向真正的企業 AI。
許多企業已經透過 SUPER 8 Studio 的 AI 解決方案取得豐碩的成果
從這五個層級模型可以看出,企業導入 AI 並不是「功能越多越強」,而是「決策授權越深、治理能力越強,才能釋放真正的商業價值」。這也是為什麼 SUPER 8 Studio 不僅提供技術工具,更強調過往眾多協助企業導入 AI 經驗重要性。
對許多企業來說,最常見的導入失敗場景,不是模型不準、也不是技術落後,而是每個部門都在導 AI,卻沒有人真的負責「AI 怎麼導入企業的主流程」。
最終導致的結果是:花了錢、裝了系統
但流程沒改、資料沒整、決策也沒交棒,AI 變成裝飾品,而非營運助力。
SUPER 8 Studio 的角色,是介入企業 AI 化的「行動與決策設計」。從語言模型訓練、分眾行為預測,到跨渠道行銷節奏規劃,我們不只是提供一套工具,而是陪你規劃出:哪個階段該導什麼?怎麼收斂資料?怎麼控管風險?怎麼驗證成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