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與 AI 共舞的時代來臨!未來我們回顧 2025 年 (今年) 的時候,將會定義這是一個人類價值的重要里程碑。當 AI 正式走出實驗室、走入企業日常營運,從單純的語言模型(LLM)轉向「AI Agent」已成為產業升級的分水嶺。然而,企業導入 AI 的焦慮從未停歇:在工作中即便使用 ChatGPT 卻無法實際落地、投資了自動化卻依然依賴人工。
導入 AI 的問題始終不在技術,而在方法。
SUPER 8 Studio 所提出的「AI Agent 企業導入」概念,正回應了這場變革的核心命題:企業不該問「要不要導入 AI」,而是該問「我們該怎麼與 AI 共事」。AI Agent 的出現,意味著企業終於能擁有一群可委派任務、理解流程、主動完成工作的數位同事。
傳統的生成式 AI,能寫文章、能回答問題,卻無法主動開始行動;而真正的 AI Agent,則像一位經訓練的數位同事,能接下責任、協調流程,甚至與其他系統互動,完成複雜任務。SUPER 8 Studio 認為,AI Agent 的具備六大核心能力,成為可以信賴的數位共事者:
AI Agent 是具備人類邏輯、判斷與協作習慣的智能系統,企業可以真正實踐「放對位置、配對人力」,正如同企業在人資配置中會依照 Junior (資淺) / Senior (資深) / Expert (專家) 安排任務,Agent 的部署也必須根據場景進行適才適用的設計。
當市場還在討論 AI 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時,SUPER 8 Studio 卻已經實際在各大企業部署 AI Agent 證明:AI 最有價值的角色,從來不是取代,而是成為人的延伸與輔助。
舉例來說,在常見的客戶服務應用場景中,客服人員不再需要處理每一個問題,而是由 AI Agent 先完成基礎資料的收集與初步說明,只有當情境較複雜、需要人性化判斷時,才由人工接手。如此不僅降低員工負擔,更提升整體服務效率與滿意度。
人機協作的精髓:把 AI 放在擅長計算、整理、執行的場景,把人保留在需要理解、判斷、溝通的場景。
在 SUPER 8 Studio 過去的實務案例中,AI Agent 可以:
在這樣的架構下,每一個角色都能發揮最大價值,而不是被標準化、機械化。AI 讓工作更高效、人更有成就感,也更有餘裕發揮創造力。
「AI Agent 的價值,不是無所不能,而是放對位置。」
這句話說明了導入 AI 並非一昧追求自動化,而是要根據任務特性、使用者角色與業務場景,選擇適才適用策略。
在財務、行銷、客服等角色中,AI 對「新人」的衝擊遠大於「資深工作者」,因為新人多從事例行性、重複性高的任務,而這些正是 AI 最擅長的區塊。相反地,資深工作者的價值在於跨部門協作、複雜判斷與非結構化經驗,這些領域反而因 AI 的輔助,能騰出更多心力專注高階任務。
將 AI Agent 的導入依任務難度與人力價值分為三種場景應用:
這樣的「角色分工」不只讓 AI 發揮極致效率,也讓人更安心、更能掌握 AI 的價值。
在 AI Agent 這場快速發展的變革中,SUPER 8 Studio 的產品能見度不斷攀升,除了技術完整,更關鍵的是:SUPER 8 Studio 的 AI 產品是給人用的。或許你聽起來會覺得很怪,但請看下去為什麼會這麼說。
許多企業導入 AI 的失敗,往往是「人跟不上」、「用不習慣」、「看不到價值」!SUPER 8 Studio 從一開始就深知這一點,因此無論是 MessageHero 的對話式商務平台,還是 InsightArk 的數據分群與自動旅程設計,都採取「以人為本」的設計哲學。
這樣的產品設計哲學具體表現在三個層面:
「AI 不是來取代人,而是來延伸人的能力。」這句話或許聽來理所當然,但在真正落地時,卻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。
SUPER 8 Studio 的核心價值,正是在於我們始終相信:AI 的價值,不在於多強,而在於用得對。就像職場中的 Junior、Senior 到 Expert,每一位成員的角色與任務都不同,AI Agent 也應該「適才適用」,放在對的場景,解決對的問題,輔助對的人。
無論是初階的任務型 Agent(如:自動排程、FAQ 回覆),或是能整合多方資訊、具備自主學習與決策能力的複雜任務 Agent(如:銷售流程優化、用戶分群再行銷),SUPER 8 Studio 都提供了對應的部署選擇與治理框架。